风湿免疫病患者人群庞大、疑难重症多、致残致死率高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致力于“不死的癌症”风湿免疫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。25年前,他应邀从美国哈佛大学回国,全身心投于临床及风湿免疫专业的发展;10年前,他跻身国际,成为集亚太风湿病联盟(APLAR)主席和国际风湿联盟(IFRA)主席于一身的第 一个中国人。
上世纪80年代,中国整体的医疗水平还不高,风湿病免疫学科因为不是“要命”的病,公众知晓率低,也不被重视。“那时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就是疑难杂症,没什么好的手段和。”栗占国说,由于相关研究滞后,使这类疾病的致残率高,患者本身也要承受巨大的痛苦。
令栗占国欣慰的是,当年国内不太受重视的风湿免疫学科也迅速发展,成为了综合医院里发展蕞快的学科。他的团队和十余家医院联合探索建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,如今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在RA的上,栗占国教授建议患者先考虑治 疗,而不是手术治 疗。他提倡的持续缓解治 疗(PRINT)方案,其核心理念是给患者一个治 疗方案后就要持续治 疗,而不是病情改善后立刻减量,否则对患者十分不利。待病情完全转好后,患者要继续巩固,不要立刻停药。PRINT方案是目前国内RA领域研究的第 一个进入国际指南的治 疗方案,并受到国际上高度重视和推荐使用。